NG体育;整治网络戾气 国家出手了!
匿名的世界里,人的胆量成倍放大,人的不满成倍发泄,很可能让“戾气”变成伤人“利器”,不仅影响网络环境健康,也危害人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和悲剧。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26.7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上网近4个小时。
随着网民规模、上网时长和网络内容日益增长,网络空间治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凸显。
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
通知提出集中整治7类突出问题。整治行动聚焦网络戾气容易滋生的重点环节版块,从严打击恶意攻击谩骂、挑起群体对立、宣泄极端情绪等突出问题,坚决惩治一批违规账号、群组和网站平台,有力遏制网络戾气传播扩散。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深入查找问题漏洞,健全防范治理网络戾气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创建专门的BOT账号、贴吧、话题、群组等,通过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方式,接收并发布针对特定群体或个人的嘲讽讥笑、恶意评价、诅咒谩骂信息。以揭露、批评等名义恶意“开盒”“挂人”,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照片、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攻击谩骂。
对突发案事件相关当事人进行造谣污蔑,或者剪辑加工与事实严重不符的图片、视频,诱导网民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质疑。利用热点事件当事人形象,制作发布表情包,使用AI软件合成低俗色情、血腥恐怖等虚假图片或视频,进行造谣攻击、恶搞诋毁。
将个别恶性社会事件、负面人物与性别、职业、地域等特征相关联,对特定群体污名化、打负面标签,发布性别对立、阶层对立、地域歧视言论,进行泛化攻击,激化社会矛盾。
网络主播利用逞勇斗狠、PK饮酒、谩骂吐脏等行为,涨粉引流。在他人直播过程中,利用弹幕、连麦等功能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怂恿鼓动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编造打架约架等暴力冲突剧本,吸引网民围观,扰乱公共秩序。
以“帮忙做事”“解忧解气”等名义,提供有偿代骂服务,对特定账号进行留言辱骂、私信攻击。组织粉丝群体使用平台“举报”“反黑”等功能,恶意批量举报他人。发布娱乐、体育、电竞等领域拉踩引战、恶意炒作言论,诱导粉丝互撕谩骂、刷量控评。
通过拼音、谐音、指代词等方式,恶意编造低俗烂梗、不良流行语,污染网络风气。使用污言秽语、粗口脏话,故意挑起矛盾、制造对立冲突。
编造耸人听闻的帖文标题,发布无中生有、毫无底线的“泄愤帖”。恶意夸大师生矛盾,渲染家长“压迫”“压榨”孩子,挑起关系对立,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刻意渲染消极负面、焦虑怨愤情绪,散布仇视对立言论。
专项行动期间要坚持重拳出击,集中关闭一批严重违规、影响恶劣的账号群组,坚决取缔一批戾气聚集、问题突出的功能版块,从严查处一批履责不力、顶风作案的网站平台,形成有力震慑。
深入排查高风险账号、群组,坚决取缔以“网络厕所”“开盒挂人”“拉踩引战”等为主题的账号、群组,严肃查处组织斗狠PK、直播约架的主播账号,从严惩治发布“标题党”内容故意煽动网络戾气的“自媒体”账号,集中关闭一批以侮辱性词汇命名、网络戾气扎堆的圈子、超话、贴吧,下架关闭提供有偿代骂等服务的商家店铺。
强化直播弹幕、连麦、PK等重点功能管理,坚决清理处置网络戾气内容。集中取消一批批量组织恶意举报的功能应用。禁止通过“相关推荐”“TA关注”“可能感兴趣的人”等功能向用户推送“网络厕所”类账号。加强对表情包、P图拼图、视频剪辑、AI合成等功能的审核管理,清理下架含有恶搞攻击、挑起对立等内容的表情包、图片和视频。
督促网站平台加强榜单、话题、推荐、评论、私信等环节管理,严禁在榜单、推荐等位置推送煽动、宣扬网络戾气的内容,通过设置“私信折叠”“消息盒子”等减少陌生人私信骚扰。对于存在突出问题的网站、APP、小程序,依法采取限期整改、罚款、暂停相关功能、关停下架等处置处罚措施。 据中央网信办官网
11月17日,知名视频平台bilibili(B站)通报了一起“开盒挂人”案例,违法者共计40余人,案涉18省市,主要活动者还是未成年人,案情细节触目惊心!
通报称,今年8月,B站收到多位UP主举报,称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对站内UP主进行“开盒挂人”(即人头搜索,指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该群体不仅在线上公开UP主个人信息,还对其进行一系列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违法行为。
通报称,经公安机关查明,本次网暴侵权案件牵涉18个省市,共计40余人。主要活动人员为未成年人L某与未成年人C某。其中,L某因违法事实情节严重,警方已对其处以10日行政拘留。同时,该违法行为将被永久记录在其个人档案中。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C某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
本次案件涉及地域范围广、涉案人员多且行为性质恶劣,有关部门已将40余名违法嫌疑人情况通报18个省市,各地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将依法对该团伙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据北京日报
2022年7月,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的郑灵华在爷爷的病床前记录下了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瞬间,照片里的她留着粉色中长发。没想到,这篇分享喜悦的贴子竟引来铺天盖地的谩骂与侮辱,许多人针对其头发颜色为其贴上了不少莫须有的标签,甚至有人造谣他和爷爷是“老少恋”。
在遭遇无端网暴后,郑灵华也曾勇敢地站出来反击过网暴者,然而这些抗争和自救最终以悲剧告终,她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莫可莫莫:上网20多年的老人家了,这两年感觉网络风气越来越差,的确该整整这不良风气了。
@烤肉是本体:开盒挂人、恶意举报、引战对骂、黑红炒作,背后利益链,饭圈、团队、影视公司、社交平台,请都管起来。 综合
“网络戾气”四字进入网信部门的文件标题里,足以说明网络戾气之严重、社会危害之大、治理之刻不容缓。
“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网络极端暴戾的侮辱、喊话方式,流离于传统网络规范之外,成为乌烟瘴气的所在。一言不合,就跑到“厕所”里谩骂、诽谤他人,违法曝光他人的个人信息,祭出最诛心的言论、动用最刻薄的语言、掀起足以致命的网络暴力、升腾起对陌生人最刻骨的仇恨,以浇洒心中的偏执块垒。这些“键盘侠”可能日常生活当中是工作学习努力、性格温顺的年轻人,但是一上网、一进入“网络厕所”就成了狰狞的野兽,恣意放纵内心的负面情绪。这恰恰是“网络戾气”可怕的地方,普通人一旦沾染了戾气,就成了网络暴徒。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只是以为戾气是笼罩在网络空间上的一片黑云,是一种集体不良心态,那么,这次中央网信办则是明确宣示了戾气的严重的、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必须拿出强硬的政策措施予以治理,强制解散问题号组、清理下架“网络厕所”、依法打击“开盒挂人”。流量必须向上向善,网络空间是所有人的共同家园,绝不能沦为肮脏的“人性厕所”。 澎湃新闻
网络中的恶意与戾气,不仅对别人的痛苦和困境毫无怜悯和共情,而且还通过肆意评判获得道德优越感,将公众注意力从事件本身转向非理性的指责。要想解决这一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路径,更没有捷径,处理一定是综合性的,需多方协同形成合力。
提升治网管网能力。当今社会,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传导器、放大器,当网络热度下降时,网民的意见表达就下沉到更为私密的角落,反而不利于各级党委政府摸准民意脉搏。当网络戾气上升时,各级党委政府应及时捕捉到这一矛盾信号,把互联网这个社会转型期的“最大变数”变成可知、可控、可协商的“常量”,变成治国理政的新平台,共同营造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网络平台应该自律。作为网络戾气滋生的主战场,网络平台有责任自律和管理网络空间,应加强对用户言论的监管和管理,尤其要严管评论区、整治直播PK环节问题,深入排查贴吧、频道、圈子、超话、小组等环节,处置网络戾气集中版块。重点查处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等行为,遏制网络戾气。
网友要清醒看待。在网络上,信息泛滥且复杂,很容易被各种言论和观点所影响。网民应该保持理性思维,不盲从、不轻信,增强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在网上发表评论时,应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误解。 据今豫网言